污泥含水率由97%減至<40%,一步到位——低溫真空脫水干化工藝是在板框壓濾機的基礎上增加抽真空和加熱系統,可在一套設備內完成壓濾脫水和熱干化的過程,使污泥含水率從97%降至30%~40%。
污泥處理工藝
加工工藝基本原理及特性
超低溫真空泵脫干干化加工工藝,即在板框式壓濾機的基本上,提升了抽真空系統和加溫系統。萃取后的淤泥進到主機系統后,zui先進行傳統式板框式壓濾機的壓濾全過程;隨后運用水的沸點隨氣體壓強減少而減少的基本原理,根據超濾裝置將腔房間內的標準氣壓減少至12-16kPa(絕壓),使泥餅中水的沸點減少至43-53.5℃;zui終選用90-95℃的開水做為立即供暖媒質,將淤泥中的水份燒開氣化并抽出來,使淤泥含水量降到50%下列,超過淤泥減藥的目地。

淤泥超低溫真空泵脫干干化加工工藝能夠運用貨品蒸氣做為熱原加溫開水,可以合理減少運作花費。除此之外在脫干全過程中只需加藥PAM等基本混凝劑,且加藥占比較低,約占淤泥凝固的3~5%。在事件焚燒處理全過程中對加熱爐不容易造成浸蝕、積垢及其高效率等不良影響,更不容易對別的處理發展方向導致限制性的風險性。
清污機建筑工程設計
設計方案解決淤泥量為350M3/d(含水量83%),共設2套超低溫真空泵脫干干化系統,每件每日運作4個批號,每批號運作時間為390mln。至少入料過慮環節65mln,深度1機械設備脫干環節130mln,真空泵干化環節150mln,倒料及保養環節50mln。

萃取時效處理系統
淤泥歷經進泥泵提升至圓筒篩濃縮機,一起在進泥管路上免費在線加藥PAM。淤泥歷經萃取后含水量從99.3%降到83%,以后排進淤泥時效處理池開展時效處理。淤泥時效處理池設2座,每座合理容量104M3,內設定攪拌裝置,拌和一起加藥助凝劑時效處理。
1預處理區
預處理關鍵一部分:粗格珊渠+提升泵房

(1)粗格珊渠。設定機械設備粗格珊,用于截流廢水中很大的懸浮固體或懸浮物。設計方案總流量時考慮到水流量轉變指數1.82,挑選1臺機械格柵,空隙12 毫米。格珊渠設定2條,分別是工作中渠及維修渠,維修渠安裝12 毫米的人工平面格珊,做為維修時的臨時性對策。格珊渠為全地下構造。
(2)提升泵房。在格珊渠后設定提升泵房,因為來水設計標高較深,必須開展2次提升,因而在粗格珊渠后設定提升泵對廢水開展多次提升。設定3臺潛水泵,2用1備,28 h持續運作??紤]到來水的變化,至少1臺泵設定直流變頻。提升泵房為全地下構造。